惊厥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惊厥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案或建议:
惊厥或称抽风、惊风,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婴幼儿患者更为多见。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
面肌和四肢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引起惊厥的原因常见以下几种,在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1、高热惊厥 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偶可见于4-5岁,发病原因很多,尤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多发生于急骤高热的初期(39-40℃以上时),有时家长先发现患儿惊厥方注意到已有高热,一般发作数秒至几分钟,较长者可达10-30分钟以上,偶可呈持续状态。只要把高热解除,惊厥即行缓解。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不伴有中枢神经系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异常体征。一般来说,在同一疾病过程中极少发作两次以上。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则应认真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惊厥 惊厥发生前后,除体温急骤升高外,多伴有意识异常,尤其常出现嗜睡、昏睡、谵语、昏迷。发病季节与年龄随其原发病不同而有差异,如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发病,流行性脑膜炎多在冬春季发病,偶见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如由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则不分季节,且多见于六个月以下小婴儿。惊厥发作常为反复多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如原发病继续发展,惊厥可呈持续状态。体检在早期或可正常,但不久即可查出异常体征,还可参考实验检查结果,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加或脑脊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常合并脑积水,除上述症状外,还多伴有脑积水的临床表现。
3、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惊厥 惊厥发生可急可缓,多反复发作,各年龄均可发生,原因较多,临床表现不同,但惊厥发作前后不伴体温升高,但多伴有智力低下意识障碍,运动功能异常,肢体强直或痉挛等;体检有明显神经系统异常所见。如新生儿产伤所致颅内出血,窒息后脑缺氧症,脑发育畸形,急性中毒性脑病,脑肿瘤,颅脑外伤等常发生脑积水。
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致的惊厥 如原发性癫痫,其发作前可有幻觉及先兆,多见于学龄儿童,有突然发作特点,发作后可有昏睡,发作中止意识可完全恢复,早期可无神经系统异常所见,不伴体温升高。若不积极控制发作,久病后可有智力迟钝。在临床上部分脑积水常伴有继发性癫痫。
5、中毒引起的惊厥 可由于毒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由于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缺氧等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惊厥,常见者如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杀虫剂中毒、中枢兴奋剂中毒,还有植物中毒(如毒蕈、曼佗罗、苍耳子等)及食物中毒等。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脑积水,须结合病史进行详细鉴别。
6、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 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最多见于婴儿;急性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则多见于年长儿,代谢性疾病如碱中毒诱发手足搐搦、水中毒、低钠或高钠血症
、低血糖症、尿毒症、酮症(包括糖尿病所致者)、维生素B6缺乏症、维生素B6依附症、苯丙酮尿症、类脂性代谢病等;脑部寄生虫病(猪绦虫脑内囊包形成);婴儿痉挛症;先
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合并脑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搏暂停所致脑缺氧(阿-期氏综合征)以及癔病等都可发生惊厥。惊厥的发生与原发病关系密切,故原发病的有关病史和体检均有助于惊厥的鉴别诊断。
临床上除了从病因鉴别诊断外,小儿患者还可从不同年龄段进行鉴别诊断。
(1)新生儿期 常见于产伤所致颅内出血或产程窒息引起脑缺氧,也可见于脑发育畸形、核黄疸、产道感染所致的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低钠血症等。上述疾病中有的可造成脑积水,须依临床表现、病史进行鉴别诊断。
(2)婴幼儿期 最多见于高热惊厥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手足搐搦的病理生理可有中枢及周围性两种原因,婴幼儿患者常系中枢性原因),也多见于中毒性脑病、脑膜炎和脑炎等,偶见于脑脓肿(婴幼儿脑脓肿可继发于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栓子至脑)、婴儿痉挛症、先天性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维生素B6依附症等),这些疾病中有的可合并脑积水的发生。
(3)儿童期 常见于颅内各种感染及癫痫,较少见于颅内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脑血管栓塞、高血压脑病、中毒性脑病(感染后)、尿毒症、糖尿病酮血症、食物或药物中毒、肝豆状核变性、肝昏迷等。这些疾病有的可合并或发生脑积水,应注意鉴别。
转载本文请保留:http://www.baikewenda.com/health/cure/7/1/a091086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