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指与饮食有关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消化不良几乎人人都会罹患。有些人吃了诸如包心菜、豆类、洋葱或黄瓜等,或饮酒和含碳酸成分的饮料后,都会发生一种或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有些人饮食速度太快、吃得太油腻或吃得太多,以及因焦虚、紧张或抑郁等也可能发生。怀孕妇女、大量吸烟者、便秘者及肥胖者特别容易患消化不浪。消化不良不仅会使人感觉很不舒服,甚至还会造成肚腹疼痛,但它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消化不良指反复或持续性上腹疼痛或自觉上腹不适,常在餐后加重,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症候群。一般表现为腹胀、易饱、反酸、嗳气,有的患者也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国城市人口中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高达20%~54%,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质性消化不良有明确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肿瘤等。也包括全身性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则是指具有上述相同的临床表现,但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数消化不良为难以找到确切病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50%)。
症状表现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型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都不能检查出不正常的表现。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轻瘫则是由糖尿病、原发性神经性厌食和胃切除术所致。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易受情绪影响,有时食物稍粗糙或生冷及食物过多过油腻时也可诱发。
值得强调的是,一般在家中自我治疗的轻型消化不良,大都由于情绪不好、工作过于紧张、天寒受凉或多食不易消化食物所引起,仅有轻微的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症状。
症状分类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上述消化不良症状,但经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消化器官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此类消化不良发生率最高,大部分人都有经历。发病原因主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波动,睡眠状态,休息不好,烟酒刺激等。
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辅助补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动力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所以消化不良症状发生后应及时检查,首先要确认是否伴随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