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中草药“淡竹叶”?
请介绍中草药“淡竹叶”?
答案或建议:
淡竹叶载于《本草纲目》草部湿草类。李时珍曰:"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随时采之。八九月抽苗,结小长穗。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短缩而稍木质化。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呈纺锤形的块根。杆直立,中空,节明显,表面有微细的纵行脉纹。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全缘;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脉平行并有明显小横脉,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叶鞘包杆较松,外具纵条纹,沿边缘光滑或略被纤毛;叶舌短小,质硬,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较少,疏散;小穗狭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柄极短,伸展或成熟时扩展;颖矩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膜质,第一颖较第二颖为短,在二颖内最下一小花两性,外稃较颖为长,披针形,长6~7mm,宽约3mm,顶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稃较外稃为短,膜质透明;子房卵形,花柱2,柱头羽状。其它小花退化成一束,外稃中空,顶端具短芒。颖果深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野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及功效]
味甘、淡,性寒。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尿少色黄,尿路炎症、小便热痛。用量9~15g。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本品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和稀盐酸,但不溶于醇及醚。煎液2g/kg,对于大肠杆菌皮下注射引起发热的兔、猫、大鼠具解热作用,其效价等于33mg/kg非那西汀的0.83倍,还有利尿及升高血糖的作用;对小鼠的LD50为64.5g/kg。
2. 利尿作用不强,但能明显增加尿中氯化物的含量。
3. 本品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附注]
1. 同属植物中,功用基本相同的,浙江省尚有中华淡竹叶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其主要区别:小穗宽披针形,宽2.5~3mm,第一外稃宽约5mm。江苏、江西、湖南等省有分布。
2. 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 tf.) Stapf. Ex Rendle的茎的节间部,可刮取竹茹供药用;主治肺热咳嗽,咯痰稠厚,胃热呕吐,呃逆等症,疗效与本品不同,但其叶在《本草纲目》中也称"淡竹叶",故应注意鉴别。
3. 《本草纲目》把鸭跖草释名为"淡竹叶",有些地区曾用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全草作淡竹叶应用,二者为不同科植物,不宜混用。
文章出自:http://www.baikewenda.com/health/drugs/6/12/a11776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