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孩子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又苦于没有办法,认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是高难度的教育。其实,对孩子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家长照样能做,而且家长与学校相配合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激发孩子强烈的创造愿望。
强烈的创造愿望是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创造愿望,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创造热情,自觉地去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因此,在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就要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愿望,对孩子产生的一些奇特的设想一定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决不可随意地加以否定。
第二、使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只有从小就开始培养,到关键的时候才能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创造的奇迹才能发生。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经常地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孩子去思考、体验和实践,不断增强他们的思考习惯。
第三、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有人说,想象和思维好似一对“孪生兄弟”,缺乏想象的思维,必然导致创造力的残缺。
第四、要教育孩子学会动手。
如今,许多家长几乎包揽孩子能做的一切事,看起来这是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可就在这长期的关心当中,不仅消除了孩子独立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环境,也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孩子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没有独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何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家长要由替孩子做事,变为指导孩子自己做事,当好“向导”,指导孩子独立跨越障碍,独力的思考问题,甚至吃点苦头,使孩子从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逐步具有独立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家长应鼓励并指导孩子做实验,动手制作,动手发明创造一些作品。
第五、培养锻炼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
创造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艰辛的脑力劳动过程。创造总是要遇到各种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创造的过程,也是对一个人意志磨练和考验的过程。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任何创造活动都不可能成功。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创造者必要的心理素质。家长要十分注重锻炼、铸就孩子的坚强意志,确保孩子的创造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六、孩子的创造个性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和氛围有密切的关系。
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有理为正,有理为真,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情,才能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家长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不是靠上课、教科书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是把对子女创造力的方针贯穿于整个生活环境之中、整个家教之中、整个身心发展之中。因此,我们的家长除了满足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