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催眠这一领域目前仍待开垦,但其作为一种医学治疗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教育、体育等实践领域。在学者们看来,催眠治疗是被催眠者自身觉悟的过程,而不是催眠师暗示的过程。催眠最重要的不是控制他人到达某种状态,而是激发人的潜能,改掉坏习惯,克服长期的心因性疾病。
进入别人的梦境,植入新的记忆随着《盗梦空间》的热映,催眠再一次成为热点。
究竟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催眠,它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如何在临床上应用于心理治疗从而有利于大众,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交集吗?又抑或是如何识破利用催眠来达到邪恶目的的犯罪分子?这都是本文试图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
从骗术走进医学
催眠术曾经被称为麦斯麦术。麦斯麦(F.A.Mesmer 1734-1815)是一位奥地利的医生。他有一种很特殊的治疗方式:用一个大橡木桶,里面装上铁屑等,让病人坐在木桶周围,木桶放置在一个幽暗、四面有镜的房间内,室内充满神秘的气氛。麦斯麦本人则身着特殊、奇异的服装。经过这种治疗,很多人都病愈了。
这种治疗方法当时轰动了巴黎,同时引起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反对。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命令成立一个包括大化学家拉瓦希(A.L. Lavosisier)和美国驻法大使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认为病人的痊愈不是由于所谓的麦斯麦说的动物磁流,而是由于病人的“想象”。由于麦斯麦本人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所以在科学界看来,他是一个江湖骗子。他只好被迫离开巴黎,终身没能得到科学界的理解和承认。
犹如冯特将心理学带进实验室从而获得新生一样,将催眠带入科学殿堂的是一个叫詹姆士·布雷德(J.Braid 1795-1860)的人。他被称作是催眠术的创始人。“催眠术(hypnotism)”一词就是由他提出的。他是一位严肃的医学家。1841年一位名叫拉封丹(J.de.La Fontaine)的人在曼彻斯特公开表演麦斯麦术。布雷德当时在场,开始他指责拉封丹是骗子。但他仔细观察并用针刺被试者,发现被试者并没有产生痛的反应,其他观察到的种种现象也使布雷德转而承认这一事实。
但他并不相信这种作用是施术者的神奇力量引起。他从生理学角度研究这一现象,认为是大脑额叶部位的疲劳产生了这些效果。
从布雷德提出麦斯麦术的生理学解释后,催眠术逐渐被医学界接受,并且作为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问题开始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后来实验心理学家们对催眠术进行了比较严密的研究,研究涉及面也相应广泛。1933年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L.赫尔(C.L.Hull)出版了《催眠和暗示》一书,清除了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偏见,并将催眠引进了心理学实验室,使催眠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揭示“身心关系”
那么现代心理学界对催眠及催眠状态的解释究竟是什么呢?当代的一些催眠理论,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被称作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这类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其他意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催眠状态,大家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梦游的状态。比如你将要睡着但还没有睡着的状态,这是很自然地进入的。另一种是由他人导入的,催眠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被催眠者带入一种潜意识的状态。
还有一类理论被称作非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又称怀疑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正常意识状态并没本质的区别,用通常我们熟悉的心理学知识就可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在特殊状态下让一个人的“知”与“行”分离。比如催眠师将被催眠者带入催眠状态后,你让他做加法,一加一等于多少?他当然知道等于二,但如果催眠师暗示他说,二这个数字根本不存在。那么,他只可能说出二之外的一个数字。这就是行动与知觉的分离。
在催眠状态下,主试通过不同的暗示语甚至可以让被试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正幻觉是指让被试知觉到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闻到并不存在的香味,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负幻觉是指让被试把本来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并不存在。
此外,“身心关系”的问题在催眠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催眠是以较为直观、较为明显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了心身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通过催眠暗示能止痛、治疗牛皮癣和去除疣。前苏联的普拉托诺夫等报告说暗示被催眠者吃了许多糖,此后他们的血糖增高了20%~30%。还有催眠暗示能引起皮肤烫出水泡。尽管有些只是来自临床的报告,还需进一步证实。但催眠情况下的心理暗示可以对生理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却被大家公认。
事实上,大众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清醒的催眠有很多。比如广告,有些广告让你产生了想买某种东西的需要,这可以说是广告催眠了你,事实上这就是广告心理学;又如电影,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让你哭,让你笑,就是一种类催眠状态。
但如果演变为被人利用的,产生恶性的效果,就非常的危险了。比如接到电话,说在某某地方被莫名其妙消费了多少钱,你开始紧张起来,这就是被催眠的开始。
屡禁不止的传销也是利用催眠以达到其邪恶的目的。把人禁锢在某一个特殊的场所,收掉手机,不能和外界联系,周围都是传销的人,身处其中的人们,很多就丧失判断力。再往大处讲,历史上的邪教及发动战争的军事组织,大至希特勒、墨索里尼,小至奥姆真理教的麻原、人民圣殿教的琼斯,他们在一定意义上都利用了人性本质中的弱点达到其邪恶的目的。
可见催眠术是把双刃剑,只有很好地深入研究才能避免它的危险。
“精神教练”由来已久
自从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的学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潜意识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催眠后的暗示效应现象使人清楚地看到了人的行为并不只受意识的控制,潜意识也在暗示中强有力地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
因为,催眠心理疗法正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潜意识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患者的心身状态和行为,以解除和治愈患者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每个人的催眠感受性不同,有高有低。比如在受试者面前放3杯清水,告诉他们分别是糖水、清水、酒,让他们辨别。有些人能够很确切地说出,这些人就属于催眠感受性很高,很容易进入催眠状态。所以,催眠感受性是指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
一般临床工作者认为,青少年比老人和小孩易受催眠,女性比男性易受催眠,想像力丰富、相信催眠的人易受催眠,甚至有观点认为催眠感受性与一个人的智力正相关。但对于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催眠,迄今为止仍没定论。
关于催眠感受性的级别,国外有详细的分类,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等就是心理学研究人员用来测量人的催眠感受性高低的量表。
在测试催眠感受性和排除禁忌症后,可以由正规的,接受过培训的催眠治疗师开始进行催眠治疗。催眠治疗需要安静的环境,被催眠者或躺或坐,催眠者用凝视法、呼吸法或轻柔的语言等,将其带入安全的催眠状态。催眠状态程度可分为浅度、中度、深度等不同级别的状态。浅度的状态能看到被催眠者面部表情宁静且肌肉松弛。而之前说的正性负性幻觉则要到达深度状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催眠最重要的不是控制他人到达某种状态,而是在激发人的潜能,改掉坏习惯,克服长期的心因性疾病。所以催眠治疗术也广泛应用于司法、教育、体育等实践领域。
催眠激发潜能在国外体育界用得很多。在英国高尔夫球界,有一种叫精神教练的职业相当热门,实际上就是催眠师,他们借助催眠术和其他辅导方式帮助高尔夫球手约束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打进那些令人畏惧的3-4英尺推杆,因此被誉为球包里的另一支球杆。
司法催眠术在司法侦破中的应用也已有较久的历史。比如当一个目击者在看到犯罪现场时,由于刺激太过强烈,而导致失忆或记忆空白,催眠有可能帮助此人放松神经,并回忆出事情经过。当然,通过催眠获取的资料是不能作为司法依据的,但它能为侦破提供一些线索。
在教育领域,催眠治疗也有其适用范围。比如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以及躯体紧张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不应该因为治疗而放弃自身的努力,努力是最重要的。
催眠术还可以用来调解人的情绪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治疗失眠症、口吃、癔症、强迫症、焦虑症、健忘症,帮助减肥、戒烟等。当然这个效果不但取决于治疗师的催眠技术,更取决于治疗师的理论素养。
催眠治疗的本质
心理治疗专家许又新教授曾用“通过移情,克服阻力”八个字来概括精神分析的本质,在我看来这也可用来揭示催眠治疗的本质。
第一,先讲一下这八个字的内涵:被催眠者在平时正常的状态下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也找不到某种具体有效的途径来释放自己 被压抑的潜力,甚至说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具有“潜力”这种东西。但是在催眠治疗的过程中,他通过对于一个权威者(就是催眠治疗师)的移情和投射,克服了他内在的阻力,而这个阻力,正是当初紧紧束缚着人的潜力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催眠过程中有一个权威在里面,就是让催眠师在被催眠者心目中是偶像,即催眠师能控制被催眠者,催眠师可以调整被催眠者的意识和潜意识修改,又能让被催眠者在盲目崇拜中把潜力激发出来。导演张艺谋喜欢用新人,而且新人都表现不俗,为什么呢?这就是新演员通过对知名导演的崇拜把自己的潜力激发出来了。
第二,再说一下这八个字的外延:克服了压力之后,你的潜力释放出来了,但是潜力还是你的,并且本来就是你的,并不是权威者的。所以,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平等,催眠治疗变为被催眠者自身觉悟的过程,而不是催眠师暗示的过程。这就是催眠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改变。弗洛伊德为什么放弃催眠?因为他不喜欢用操控的方式,而是喜欢让被催眠者在自由联想中逐步清醒、觉悟,觉察到自己的能量。
迄今为止科学界对催眠本质的认识依然很不足,这里是一块充满神秘的有待开垦的地方。让我们带着开放的心灵和批判的头脑去勇敢地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