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品主要指哪些药品?
抗生素类药品主要指哪些药品?
答案或建议: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人类从此开始了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历史。抗生素是生物体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有伤害作用的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除少数例外,目前是仅有的能消除病原以治疗疾病的药物。1948年后,大量抗生素的发现,使很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然而,在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们担心忧虑的问题。
抗生素是专指由细菌产生的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成分。抗生素从广义上讲可分为十大类:(1)β-内酰胺类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此类,还包括非典型β-内酰胺类等5个小类。如硫毒素类、氧头孢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2)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3)四环素类。(5)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6)林可霉素类。(7)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如去甲万吉霉素、磷霉素类。(8)抗真菌抗生素。(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当前临床几乎占70%应用具有杀灭繁殖期细菌的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
抗生素发现前后
抗生素没有被发现以前,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医院外科手术感染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产妇感染的死亡率更高,鼠疫杆菌、痢疾杆菌感染让人类一天之内就有成千上万人死亡,几百座城市人去楼空。在1935年以前,人们如果得了链球菌感染败血症(菌血症),也就是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现在称全身感染,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正因为有了合成抗菌药物磺胺药的问世,人类才首次战胜了败血症。结核病(俗称“痨病”)在1940年链霉素问世以前,也是无药可治。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做细菌培养试验,希望能多培养出细菌。不料培养细菌的器皿上发生了霉菌(真菌)污染,培养基上生长出斑斑霉菌,这时,一种怪现象出现了———在霉菌的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原来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抑制细菌的生长,于是就有了广为人知的青霉素。从此,人类开始了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历史。抗生素是生物体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有伤害作用的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除少数例外,目前是仅有的能消除病原以治疗疾病的药物。1948年后,大量抗生素的发现,使很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
从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的应用开始,陆续上市的各类抗生素,确实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福音,也开创了人类战胜细菌的新局面,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延长了15年以上。有人说,1950年后出生的人,有1/3是靠抗生素而得以生存下来的。据报载:抗菌药物已成为我国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5%的住院患者和90%的外科手术患者都使用抗菌药物,各类抗菌药物占医药零售销售总额的1/3以上。医疗单位使用抗菌药物更占到所有各类药物的50%左右。
大多数抗生素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抗生素本身也存在副作用。有人说,抗生素既能救人,又能害人、杀人,既能治病又能致病。几十年来,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这一点不用多说。但它也会害人。我们知道,人体感染细菌后要靠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细菌,而大多数的抗生素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只有极个别的抗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很多抗生素应用后,人体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本身就是杀灭细菌的,这就降低了抵抗力。
抗生素会造成过敏。轻的身上起皮疹、腹泻,严重的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死亡。抗生素对肝功能、肾功能都会造成损害。如磺胺类药、链霉素、庆大霉素,都有可能引起肾功能不良,个别的还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例子。红霉素会影响肝功能。
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造成儿童听神经受损,成为引发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在我国8000多万残疾人中,1/3为听力障碍,其中70%与使用的氨基糖苷类等对听力有损害的药物有关。抗生素使用不当,还会出现失眠、头疼、嗜睡、头晕等神经系统病症,严重的可引起抽搐。
还有些药会影响儿童骨关节发育,像喹诺酮;有些抗生素可引起畸形,孕妇用后可能有不良后果。等等。因此,对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毫无顾忌。
面对细菌感染人类将无药可用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一方面人类疾病得以控制,健康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不合理、滥用抗生素,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少是对人力和资源上的浪费,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另两个方面即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效和抗生素对人体的毒副反应,则可能对人类产生严重且可致命的后果。
半个多世纪里,人类与细菌所做的斗争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及不合理的应用,细菌耐药不仅出现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而且也出现在社区感染的致病菌中,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耐药性又常以多重耐药为特点。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C的耐药率,20世纪40年代仅为1%,至20世纪末就超过了90%。淋球菌感染所致淋病原来经青霉素C治疗可望迅速治愈,在1980年以前,青霉素还是治疗的首选药。但现在60%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四环素也出现高度耐药,所以青霉素及四环素不再作为淋病的首选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环丙沙星耐大肠杆菌情况,北京1993年3.3%耐药,而到1998年耐药率达62.8%;武汉1996年耐药率达43%,三年后1999年达53%;上海1998年耐药率56%,而广州1999年高达78.9%。多重耐药的结核杆菌的出现对全球结核病的控制构成威胁。总之,耐药菌的出现困扰着人类,细菌耐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感染复发,死亡率升高。
在过去十年,细菌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增加了5倍多。目前在医院里死亡的大多数最终还是由于感染造成的。科学家们惊呼,很可能有些疾病又会成为抗生素发现以前的不治之症。报载:再滥用抗生素,人们将自食恶果,甚至有可能“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
理性面对抗生素
细菌是生物,是自然界的一种生态,它要生存,要延续,这是必然的。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细菌就必然产生耐受抗生素的本领,人类不可能在自然界中把细菌消灭掉,对于自然界,细菌和人类是平等的,完全消灭细菌不符合自然规律,况且人类还需要很多益菌,因此人和细菌必须共生。
从发明抗生素那天起,人类就陷入了与细菌无休止斗争的怪圈:抗生素诞生———细菌由被杀灭到产生耐药性———列强的抗生素发现,如此循环。抗生素刚使用时,20年后细菌才有耐药性,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周期缩短为10年,而如今仅仅需要两年。
目前,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购买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必须有医师处方,对抗菌药严加管理。专家也提醒广大患者和每个家庭切记不可随便自行购买抗菌药物,得了感冒也别自作主张乱吃抗菌素,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以下说说上面的主要抗生素: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结构复杂,按结构特征难以归类,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广泛应用的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痢特灵、甲硝唑、黄连素等)。
转载请保留:http://www.baikewenda.com/health/drugs/7/1/a13867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