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益康唑乳膏和硝酸咪康唑乳膏有什么区别
硝酸益康唑乳膏和硝酸咪康唑乳膏有什么区别
答案或建议:
硝酸益康唑乳膏和硝酸咪康唑乳膏作用类似
硝酸咪康唑乳膏
[性状]
本品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或类白色软膏。
[药理毒理]
咪康唑为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念珠菌、酵母菌及其它藻类、子囊菌、隐球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也有抗菌作用。咪康唑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本品也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对白色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自芽孢转变为侵袭性菌丝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
文献资料显示,咪康唑口服吸收差,口服1g后血药峰浓度仅为1mg/L,分布半衰期 (t1/2α)约为0.4小时,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2.1小时,终末半衰期(t1/2)为20~24小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0%。 在体内分布广泛,可渗入炎症的关节、眼球的玻璃体及腹腔中,但在脑脊液、痰液、房水中浓度均甚低, 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亦差。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灭活为无活性的代谢物。口服量的14~22%自尿排出,主要为无活性的代谢物,其中不到1%为原形物。口服量的50%以原形自粪便排出。目前尚缺乏本品对皮肤局部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
[适应症]
用于由皮癣菌、酵母菌及其它真菌引起的体癣、股癣、手癣、足癣、花斑癣、真菌性甲沟炎、念珠菌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
1、皮肤感染:每日2次,敷药膏于患处,用手指涂擦使药物全部渗入皮肤。花斑癣每日用药1次。患处皮损全部消失后(通常需2-5周),应继续用药一周,以防复发。
2、念珠菌性阴道炎:每日就寝前用涂药器将药膏(约5克)挤入阴道深处,必须连续用药2周。月经期内也可用药。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有灼烧和刺激感。偶见过敏反应。
[禁 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2、避免接触眼睛。
3、涂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需咨询医生。
4、请将药物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5、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试验显示咪康唑对胎儿有毒性,因此孕妇禁用本品。本品是否会分泌进入乳汁尚不明确。因此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若与其他药物如香豆素衍生物、口服降血糖药或苯妥英同时使用,可增加其他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硝酸益康唑乳膏
【药理毒理】本品为吡咯类抗真菌药,为咪康唑的去氯衍生物。本品对念珠菌属、着色真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孢子丝菌属等均具抗菌作用,对毛发癣菌等亦具抗菌活性。本品对曲霉、申克氏孢子丝菌、某些暗色孢科、毛霉属等作用差。本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本品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对白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自芽孢转变为侵袭性菌丝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外用后大部分进入表皮,亦可达到真皮,仅1%吸收入血液,在尿和粪便中的重吸收量小于给药量的1%。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亦可用于治疗体癣、股癣、足癣、花斑癣等。
【用法和用量】局部涂用:皮肤念珠菌病及各种癣病,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2~4周;花斑癣,每日1次。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出现局部刺激,偶见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灼热感、瘙痒、针刺感、充血等。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仅作外用,避免接触眼睛。2.为避免复发,皮肤念珠菌病及各种癣病的疗程至少2周,足癣则至少4周。3.治疗念珠菌病时避免局部紧密覆盖敷料。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转载链接:http://www.baikewenda.com/health/drugs/7/2/a091605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