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
怎么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
答案或建议: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孩子长到3岁时,就已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他们对同龄儿童发生兴趣并且需要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他们心目中,这时的男女伙伴并无什么差别,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天真纯洁的,认为只要能在一起学习玩耍就是好朋友。
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有很多好处:可以使孩子消除性别的神秘感,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成人禁止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会使孩子对异性产生神秘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孩子也失去了与异性交往、学习的机会,使其以后可能因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而导致对社会不能很好适应。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
孩子在区分男女时,往往是根据衣服、发型或语声,如果改变了人的外表特征,许多孩子就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了,所以,男女孩子在一起游戏时,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纯洁友谊。
二、防止交往中的不良现象。
1、男女孩子之间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
一般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而只是用模仿来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某个伙伴的喜爱之情,家长不必担忧或斥责孩子,可以引导他们玩一些更有 趣的游戏以转移其注意力。另外,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影视画刊中的性爱动作,并对孩子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教育。
2、防止孩子性别错位。
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都已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6岁是孩子性别认定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交往中喜欢模仿异性伙伴的行为、服饰等(一般指男孩模仿女孩子),就要引起注意。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想把他当作异性孩子的言行,如果有,尽快纠正。要按孩子的性别给孩子起名字、打扮,要告诉孩子,他的性别正合父母心意。其次,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所在的伙伴群体里是否异性太多,使孩子产生了模仿心理。如果有,可一边加强孩子对自己性别的 认识,一边考虑让孩子进入一个同性伙伴较多的群体,给他较多的模仿伙伴行为的机会。
3、孩子之间出现纠纷。
如果不是严重事件,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同时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分享、谦让等品质,教育他珍惜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另外,尤其要教育男孩不要凭借力气大而去抢别人玩具或欺负别人。
孩子长大到了青春期,家长要帮助孩子度过“异性好感期”
白女士在给13岁的儿子收拾房间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女孩子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子白女士曾经见过,是儿子的班长。照片的背后写着“我天空最亮的星星”,底下还用英文写着“我爱你”,一看字体,白女士就知道是儿子写的。
白女士无法相信,13岁的孩子就懂这些。想想常常还和自己撒娇的儿子,白女士怎么也不能和眼前看到的照片联系起来。儿子的成绩一直不错,要是因为早恋耽误了学习可怎么办?白女士不知如何是好?
实际上,白女士的烦恼很多家长都会遇到。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异性好感期”了。许多男孩女孩在“异性好感期” 的初期并不是表现出对异性的关注、喜欢,而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比如,对异性表现出冷漠、轻视的态度,有些男生甚至对对方采取一种不友好的攻击方式。
表面上看,这个时候的男孩女孩是对立的、排斥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内心中,已经非常渴望异性的关注,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因 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对异性的青睐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不少男孩女孩,因为把握不住自己而陷入情感漩涡不能自拔。他们以为这就是爱情,实际多数情况只是一种好感,但心理不够成熟的男孩女孩却难以分清友情和爱情。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家长应该恰当地给予引导。
首先,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避免孩子因此产生耻辱感和自卑感,而是要增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可以和孩子谈谈自己在他那个年龄段遇到的一些事情,也可以以其他人为话题,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倾听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其次,尊重孩子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要一味制止他们和异性接触,以免造成反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和多个男女同学一同交往,发展广泛的友谊,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异性同学。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同学带到家里,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另一方面也有便于了解孩子的交往圈子。
第三,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处于异性好感期的孩子,身心正在快速发展,他们懵懵懂懂,既长大了,但又不成熟,他们好奇心强,对成人的模仿也强,很多影视媒体里的内容都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不积极引导,孩子很可能因为无知而做出让他们后悔终身的事 情,因此,家长要提前认识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如果你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那就为孩子买一本很科学很透彻的书,或者去找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延伸阅读:异性交往有助性角色认同
在孩子面临的青春期问题中,家长最关注的是“早恋”话题。一旦孩子与异性交往,家长如临大敌。专家指出,异性交往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爱的理想,而不要盲目地禁止和打击。
青春期教育专家韩似萍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个家庭中有兄弟姐妹,在相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并认同了自己的性角色,了解到男女有不同的生理和 心理特征。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性发育过程中,性角色认同不能在家庭中完成,只能在学校、社会中通过与异性交往来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一筠教授表示,家长和老师应该意识到,异性交往很平常,家长不要敏感地将其理解为早恋。异性交往有很多积极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 孩子需要度过第二次断乳期,与异性交往可以避免使其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并懂得异性之间需要尊重与平等。的孩子还面临很多烦恼,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家庭,而很多家长不能充当孩子心灵的救护者,相比较而言,异性之间磁场的“滋养”却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异性交往还能促进学习,例如男孩的宏观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女孩的微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语言能力较强,可以相互学习。
韩似萍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就怕孩子出现早恋,一旦发现两个孩子交往比较密切,赶紧制止,但他们忘了一个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藐视和挑战权威的时候,越是成年人阻止的事情,孩子们越想尝试。因此,这时要告诉孩子的是异性交往的技巧和禁忌,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应该倡导他们大胆交往、主动 交往、群体交往。
陈一筠说,青春的友情是开放的、纯洁而美丽的,家长不要打击孩子爱的积极性,而要帮助孩子建立爱的理想,引导其健康发展。
文章链接:http://www.baikewenda.com/h/1106/a32057.html